市面上这么多家SCRM,功能列表看起来都差不多,选哪家?”
这个问题每天都有人来问我们。
如果走官腔,我们完全可以刻薄的声称xx家这里不好,那里不好,最后强调我们家好。
这样的问题很难诞生真诚的沟通。
导致回答也变成了一种套路。
但如果真的要认真回答这个问题...
我们首先想说的是,这个问题其实很「危险」。
因为它把提问者和回答者都带到了所谓「功能列表」的坑里。
我举个通俗的例子,几乎所有家的SCRM都有「自动标签」这个功能,如果你只是简单看列表,看到所有SCRM厂商都有自动标签,然后呢?你怎么选?
真要选,那就来点真格的。
你信不信我可以把「自动标签」给你分成至少三级。
现在就分给你看。
第一级别:
基于对话的自动标签。
很容易理解,也有很多不懂企微的小白悄悄来问,你们家支不支持根据对话聊天内容打标签啊......支持...当然。
这种能力家家都有,并不稀奇。
第二级别:
基于「己方对话」的自动标签。
这个看起来有点怪,为什么要强调双方?监测对方不就好了吗。
这位同学估计刚做运营时间不久,实际上真正在使用自动标签的时候,监测对方说话的场景并不可靠,因为不一定对方会讲到这个关键词,更可控的方式是监测自己,因为我知道我说了什么。
比如,我们的一家知名汽车客户,今天给400个人群发了一条“试驾邀约”消息,群发的内容里有“试驾”关键词,所有被我群发过的人,身上会有一个“已邀约试驾”的标签,这些人就会进入“邀约试驾”的阶段*,方便我后面再跟进。
等会我们会讲标签和阶段*的区别。
如果你指望通过自动标签来做这件事情,对方主动提到“试驾”的可能性有多大?
没几个人。
但从我们运营的角度来讲,监测己方对话就显得灵活、可控多了。
你想想你可以用这个东西干嘛。但这只是第二级而已
。
第三级别:
基于「对方行为」的自动标签。
我们写到这里,其实一直在绕着“说话”这件事儿绕来绕去。
实际上在我们服务的很多客户里,对话这件事并不是重点。
私域还有很多能够暴露客户意向的行为值得被监测,比如:
- 看了什么内容- 点了什么链接-
- 进了什么群......
这些行为是不是都可以被“自动标签”?
比如说数客营销SCRM的互动雷达,通过内容和点击的行为自动打上意向的标签,并自动分配/提醒销售人员跟单
选产品就像选工作一样,不仅要好还要适合自身的需要,相信你已经通过自动打标签这点已经知道了这点的需求,去找寻自己的需要吧